海南村民开荒发现山东烈士“于成久”的墓碑 目前两地正在积极对接 英雄魂归故里!七十四年,风风雨雨,荒草掩埋了多少故事?在海南琼海大路镇的一片山林里信德,一块半埋的墓碑突然点亮了那段峥嵘岁月。这不仅仅是一块石碑重见天日,而是一场跨越海峡的深情寻找。
村民老李挥着锄头,突然“铛”的一声,锄头碰到了硬物。他蹲下身,扒开泥土,一行行模糊的字迹映入眼帘。老李喊来同伴:“快来看!这好像是块墓碑!”同伴凑近一看,惊呼:“‘烈士于成久’?这是英雄的墓啊!”老李心里一紧,想着这位英雄是谁,怎么会埋在这里。墓碑像一位沉默的哨兵,守护着这片土地,也守护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。
消息上报后,琼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行动,清理杂草,拉起警戒线,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块墓碑。工作人员小张看着墓碑,心里想着烈士的家人是否知道,他们还在等他回家吗?小张对同事说:“咱们得赶紧联系山东那边,不能让英雄继续孤单。”这场核实工作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,每一秒都弥足珍贵。
山东临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翻遍档案,终于找到“于成九”的名字。档案记载:于成九,1912年生,山东省人,1951年9月牺牲,安葬地点在海南。工作人员小王激动地说:“这八成就是我们要找的英雄!”下一步,他们计划通过DNA比对确认他的身份。这场核实像拼图一样,每一块信息都至关重要。
信德
1950年,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。十万大军集结雷州半岛,面对风高浪急的琼州海峡和国民党军的“伯陵防线”。于成久(或于成九)烈士,一个北方的“旱鸭子”,在海边拼命练习,只为渡海作战。他们的木帆船像一片片落叶,在波涛中奋力前行。谁能想到,这些简陋的船只竟能冲破敌人的防线?于成久烈士可能就是在某一次冲锋的路上倒下的,牺牲在了他乡的红土地上。他的牺牲是解放海南岛战役里几千名牺牲烈士的一个缩影。
74年过去,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。但烈士的精神像这块墓碑一样,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。从海南到山东,两地政府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核实一个名字,更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:让每一位英雄魂归故里。这块墓碑像一座灯塔,照亮了历史的深处,也照亮了我们的未来。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吗?
村民老李发现墓碑后,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。他常常对村里人说要好好保护这块墓碑,不能让英雄再受委屈。村里人也都纷纷表示支持,大家轮流去清理墓碑周围的杂草,还在旁边种上了几棵小树。老李说等树长大了,这儿就更像个样子了。村里的小孩子们也常常围在墓碑旁,听老李讲解放海南岛的故事。老李总是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些英雄用命换来的。
山东那边,工作人员也在紧锣密鼓地寻找于成九烈士的亲人。他们走访了临淄区的多个村庄,终于找到了于成九烈士的旁系亲属。于成九烈士的侄子于大爷已经七十多岁,听说叔叔的墓碑在海南被发现,激动得老泪纵横。于大爷说从小就听家里人讲叔叔的故事,他参军早,牺牲的时候还没成家。这么多年,他们一直不知道他埋在哪里。现在终于找到了,全家都想去海南看看他。
琼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于大爷的想法后,立刻安排了一次特别的行程。他们带着于大爷一家来到了大路镇的那片山林。于大爷站在墓碑前久久不语,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迹,仿佛在抚摸叔叔的脸庞。于大爷的儿子在一旁说给叔叔磕个头吧。于大爷点点头,一家人跪在墓碑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头。于大爷说叔叔,我们来看你了,你为国家牺牲,全家都为你骄傲。
这场跨越两千多公里的寻找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于成九烈士的身份得到了确认,他的家人也终于找到了他。琼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还会继续努力,寻找其他烈士的亲人,让每一位英雄都能魂归故里。村民们也表示会继续守护这块墓碑,让烈士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。
这块墓碑的发现不仅让一位英雄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,也让那段历史再次被铭记。从海南到山东信德,两地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核实一个名字,更是为了兑现一个承诺:让每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都能魂归故里,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记住。这块墓碑像一座灯塔,照亮了历史的深处,也照亮了我们的未来。英雄,我们带你回家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